適逢年中,又到了各大企業交“年中答卷”的時候了。電牛俠在7月20日的國家電網報看到了《國家電網2020年中工作綜述》,同往年類似年中工作綜述類似,主要是圍繞國家電網的業績、社會責任、下半年工作目標等內容來展開。
根據綜述內容,到4月27日,經營區域內所有35千伏及以上輸變電工程全部復工,而早在3月12日,除了湖北區域內,其他地方也已實現復工復產。換句話說,疫情肯定造成了影響,但基本在3月已經恢復。綜述中沒有提到今年上半年的總業績,但提到了這么幾個數字:1~6月,公司經營區域新能源發電量3448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14.8%,剔除一季度疫情影響,新能源利用率98.7%,同比上升2.6個百分點。公司累計完成電能替代電量916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7.7%。
根據這組數字,至少透露出以下幾個信息:
第一,在電力能源結構中,新能源發電發展勢頭相當迅猛,在疫情影響下,不僅沒有降低,反而呈現大幅度上升的趨勢,一方面說明新能源發電在國家電網的電力產業改革中備受重視,成為座上賓,另一方面說明新能源發電受疫情等外界的影響不大,力證新能源發電不僅清潔干凈,而且穩定可靠。
第二,電牛俠注意到“電能替代電量”,按照官方的解釋,在終端能源消費環節,使用電能替代散燒煤、燃油的能源消費方式,簡單來說,就是以電消費實現清潔能源消費。從宏觀上說,這是國家基于環保考量的頂層設計,從產業發展來說,這也說明這項政策其實是給電力行業注入利好,尤其是清潔能源發電,說到底就是新能源發電。
看得出來,國家電網在能源互聯網建設上甩出的都是大手筆,這也意味著,能源互聯網的建設和推進,已經成為電力行業的共識,而其中又以智能化、數字化為主要驅動力。國家電網已經從中收割巨大紅利,根據綜述透露的數據,今年上半年,國家電網實現綜合能源收入113.49億元,同比增長97.99%,何謂綜合能源,就是利用先進的物理信息技術和創新管理模式,整合區域內煤炭、石油、天然氣、電能、熱能等多種能源,實現多種異質能源系統之間的協調規劃、優化運行,協同管理、交互響應和互補互濟,換句話說,通過智能化和數字化的推廣,國家電網已經開始實現能源系統之間的協調規劃、優化運行,經濟效益很是可觀。可以預期的是,未來的電力行業生態將發生巨大的變化,它的變化不在于是否進行傳統產業形態的剝離,而是產品邏輯能否跟得上時代發展的步伐。
在這方面,國家電網顯然已經開始做功課,在綜述中,國家電網意氣風發地表示,將向外尋找新增長點,對內加快提質增效。所謂新增長點,國家電網瞄準了數字經濟和物資采購、智能交費、電商扶貧、新零售等能源電子商務新業態。
作為國家電力行業的龍頭,它的上半年表現雖然不能代表電力行業的全部,但其代表性和典型性還是毋庸置疑的,從某種意義上說,國家電網的業績表現,正是電力行業的上半年答卷,國家電網的動作走向,其實也是電力行業發展的風向標,它給上下游相關產業發展提供了非常真實可靠的啟示,比如重視新能源,比如發力能源互利網,尤其是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縱深推進,比如重視產業鏈條的衍生。